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郝勇
成都这次疫情四川高铁职业学校那好,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平凡英雄,他们的奉献与付出,散发出英雄般的耀眼光芒。11月14日,川观新闻记者给大家讲述的就是一位来自基层工会干部战“疫”的故事,面对大量的入户排查、居民核酸检测等工作,伤痛早被抛到了脑后,他与工会干部职工一道奔向防疫最前线。
“社区的情况我最熟悉,辖区居民核酸检测正是需要人的时候”
左肋的伤,阵阵扯得生疼。
接完电话,王怡鼓了口气站起来,噌地往外走。
“常住居民9496户,辖区总人口15000多,以院落为单位,由物管协助网格员,逐楼栋组织……”边走边盘算着,身上的疼,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11月8日,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社区,傍晚6点,眼看天色渐暗,辖区居民核酸检测任务即将铺开。
“王主席,伤还没好,你咋个来了。”
“社区的情况我最熟悉,现在是正需要人手的时候,这点伤不算啥子。”
“这是我们整理的数据册,你来分配任务吧。”递上工作材料,看着王主席忙碌的身影,社区干部柳林的心不禁感到一点痛。
让柳林心痛的“王主席”,是锦江区总工会社会化工作者、锦官驿街道总工会副主席兼水井坊社区党委书记王怡。疫情突如其来,本来在家中养伤的他,顾不得身上的伤,心急火燎地赶回了社区,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
“社区居民就是‘亲人’,为他们做事再累也值得”
一大早,前往辖区企业检查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情况四川高铁职业学校那好;回到社区后,又紧锣密鼓地连续召集了4场会议,研究推进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一直忙到下午18点过,王怡神情已略显疲惫,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他转身发出“嘶嘶”的声音——伤口又疼起来了。
10天前,王怡在一次会议途中遭遇了车祸,左胸部一肋骨骨裂,医生建议他回家静养。
恰逢此时,成都出现新冠疫情。11月8日,接到开启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指令后,王怡再也在家待不住了,匆匆返回了岗位。
“那个时候,哪能在家躺得住啊。”说起自己当时的决定,王怡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目光。他说:“面对疫情,这个时候社区群众最需要我们,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为他们做事再累也值得。”
“如果全部通知下楼排队,这院里都得站满。”
“老人和孩子晚上去排队做核酸,夜间天气这么冷,怎么保证他们的安全?”
王怡一边担忧,一边盘算着怎么解决:分楼栋、分时段、分批次,为70岁以上的老人、小孩、孕妇、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开辟优先通道。
“需要做的事这么多,这点小伤我还能坚持”
晚上8点,水井坊社区星桥街72号检测点,12个工位,24名采样人员,开始核酸采样检测。
“有人插队,哪个来管哦?”队伍中突然有人闹了起来,王怡急忙赶了过去,解释道:“天气这么冷,就让老年人和娃娃先检测,我们年轻人多等会儿也没有关系嘛。”一番好言相劝,群众终于消了气。“那好,我们听你的。”风波很快平息,现场恢复了秩序。
时代豪庭小区居民王炜已经是第3次进行核酸检测了。对于当天的检测,她用“无比顺畅”来形容。“很有序,从排队,到信息登记,再到取样完,不过才花了十几分钟。”王炜认为,这都得益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安保人员引导得力。
整整一个通宵,王怡都一直在忙碌,一边要随时传达落实上级关于防控的指示要求,统筹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各岗位的工作;另一边又要和社区工作者一道,维护队伍秩序,引导组织居民排队、扫码、测体温,保质保量、迅速有序地做好核酸检测。
突然,柳林注意到,站在人群中维护秩序的王怡脸色有些发白,两鬓间冷汗涔涔。“王主席,你怎么样了?扯到伤口了吗?休息一下吧。”在柳林关切询问下,他找了张椅子靠着座位扶手,缓缓坐下后,脸上挤出一个微笑回应道:“需要做的事这么多,这点小伤我还能坚持。”
柳林介绍,社区各项工作关系着疫情防控大局,人少任务重,王怡带伤抗疫的工作状态也带动着在这儿工作的每一个人。
锦官驿街道党工委干部得知王怡仍在带伤坚守,专门来到社区看望,叮嘱他“要注意休息,身体要紧”,并为社区增派了人手,组织大家轮班休息。“我虽然受了点伤,但是手能动,脚能走,就是带伤,也一样能做事。”王怡说。
正说着,王怡的电话再次响起,他半开玩笑地说:“我的电话差不多变成了热线了。”见他这么忙,我们不忍心多占用他的工作时间。(锦江区总工会提供视频)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