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今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再次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把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施工蓝图变为实景图,成为摆在所有职教人面前的重大任务。对此,处在县级区域的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一边抬头看路,一边埋头拉车,探索出一套“人才培养与输送并重”的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拓宽中高职衔接之路,既巩固了自身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地位,也圆了一个又一个中职学生的大学梦。

练好内功 向过程管理要质量
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关键在自己。已是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四川省示范中职学校的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深以为然。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校自2019年起,先后投入3800余万元,开展智慧校园、附属幼儿园等提升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天下名山、文旅职校”。如今,这所占地135亩的校园里,教学楼渐次林立,运动场功能齐全,学生公寓温馨舒适,加上汽车钣金喷漆、工业机器人、VR3D等58个专业实训室,让教师的责任感更大,学生的归属感更强,对未来的信心更足。

夯实硬件基础是第一步,能否下好职业教育“一盘大棋”,核心在打好办学质量的“翻身仗”。
36名高级教师,50名双师型教师,4名省级骨干,6名乐山市级骨干。107名专任教师组成的强大团队不仅当好了学生的引路人,更在省市技能比赛中屡屡获奖,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重要理念,成为托起该校学子人生梦想的厚重基石。

“我之前英语学科比较弱,自从进入本科班之后,老师们针对这一点,专门给我‘开小灶’,强化辅导。这次半期考试,我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周末和寒暑假都能参与免费补习,进步明显的高二(3)班李欣茹同学对学校和老师心怀感激。
“凡入校学生都进入升学班,经过一年的观察和测试,在高二阶段选拔更有潜力的学生纳入本科班,实行语、数、英集中教学、专业课分开教学的走班上课模式。” 高二(3)班班主任贺勇贤坦言,关注学生差异性,开展因材施教的跟进辅导,是该校近年向过程管理要质量的有效做法,为补齐学科短板、提高学生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好外联 叩响高等学府的大门
易海静,曾就读于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1班。2019年,外表恬静、内心强大的她不仅入选全省“魅力职教优秀在校生”十强,还获得国家奖学金6000元,并于2020年高考本科上线,考入四川轻化工大学。
读职业高中就只能奔着就业去?答案是否定的。
成功升入大学的易海静只是一个缩影。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所有学子的高考升学率在95%以上。与普高考试相较,职高考试语数外满分为400分,专业综合成绩350分,全科满分仍为750分。对于文化科目不算突出的中职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提升专业素养,把整体成绩往上赶、向前追。借力中职学校,迈进大学门槛,不再是梦想。

在该校2020年升学情况统计表的“录取学校”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等数十个高等学校的名字依次排列,它们的每一次出现,都意味着一名中职学子的破茧新生,昭示着一个家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创新谋求突破、积小成方为大成。一流的学校环境、优秀的师资团队、科学的管理模式,加上主动对接一流公办优质高职院校的付出和努力,峨眉职技校的“出口”成绩单正不停刷新着。
“为优质的高职院校培养优质的生源是我校的办学定位,圆同学们的升学梦,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高强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