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兰州最好的技校:本文为聚焦职教原创文章兰州最好的技校,转载请联系授权
筑梦太空 问鼎九天
1999年11月20日6点30分,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我国载人航天大幕徐徐开启。今天9点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再战苍穹,逐梦星宸!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这首诗描述了古人探索宇宙的梦想,也就是从那时起,飞天梦便深埋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1992年,“神舟”立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将自己的热血青春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时刻以冲锋的姿态,托举起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梦。
事实上,在“神舟”系列飞船中,时时处处都有闪现着职教人的身影,他们探路未知领域、守护航天员安全、突破引领高新技术,在幕后默默付出,持续接力。
01.福建省三明市技工学校 林玉登
手艺活强大中国航天梦
图片来源:福州日报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曾赠给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一块“优良品质,奉献神舟”的牌匾,林玉登表示,这是因为“神六神七飞天,有我们的贡献。”
林玉登毕业于三明技工学校钳工专业,现已成为具钳工领域的权威。在林玉登团队的技术攻关下,上润生产的智能显示控制仪多次被应用到火箭燃料加注系统中,助力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
2019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发布,这张图片的诞生离不开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而这架巨型望远镜上精度达到0.01毫米的1.9万多根桁架结构轴,也出自林玉登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之手。
“老手艺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无论时代怎么变迁、设备如何升级换代,工人都不能丢了老手艺,要做出好产品,都需要沉下心来,一点点打磨、调整。”林玉登这样说,也这样做,在精密制造的世界里,他一直在迎接挑战。
02.上海电机厂技工学校 何启超
“85后”技术攻关 练成神操作
图片来源:闵行经委
何启超参与的每一个航天项目,说出来都足以让人竖起大拇指: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之重器”、“国之利箭”的研制生产任务。更为人称赞的是,他是全国唯一能够完成神舟飞船对接机构的数控加工“主操作手”。
2005年,“85后”何启超从上海电机厂技工学校毕业,进入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从事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工作,正式开始投身航天事业。28岁时,他就晋升成为上海航天局数控加工领域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航天产品的每一次换刀、每一次切削、每一次测量都沉淀着何启超团队的技术攻关: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开展太阳电池翼展开机构铝基碳化硅零件高效铣削技术攻关兰州最好的技校;在运载火箭领域中,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阀门壳体深腔加工让刀控制技术攻关;在基础工艺领域中,开展钛合金、高强度钢等难切削材料加工提效技术攻关。同时,他总结提炼了新一代运载火箭贮箱弯曲壁板减轻网格测量加工一体化技术;提炼了卫星太阳电池翼导电滑环复合材料环体测量加工一体化技术,为科研生产保驾护航……
“航天设备零件对于控制精度方面永远是追求0误差,哪怕是0.01毫米的误差,都不允许。”何启超用“匠人之心”,筑造“中国梦·航天梦”。不过,他仍有遗憾:“至今还未去过发射现场。”愿他早日圆梦,看着自己的“孩子”飞升。
03.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卢锋
神舟、天宫、北斗质量守卫者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青年
4月24日,新华社发布卢锋专访文章,称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幕后英雄’”。从业16年,卢锋先后完成神舟、天宫、北斗等20多个型号的大型舱体、金属结构部件及高精度组合加工主岗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人成长为航天产品16年“零缺陷”的质量守卫者!
2002年,卢锋考取了577分的高考成绩,高出当年湖北省理工类“一本线”22分。抱着报一个能学专业技术且好就业的学校的初衷,他敲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04年,卢锋参加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一等奖,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青睐。在工作中,他爱问、勤问、善钻研,逐渐崭露头角,进入有着“航天领域大型舱体数控加工领域的鲁班”之称的王连友班组,成为班组的核心成员,先后完成“天宫”系列的框类零件、“神舟”系列直属件等部件组合加工,牵头完成新一代飞船的众多型号大型复杂结构件高精度数控加工任务,先后获得2018年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年度人物、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航天技能大奖等多项荣誉。
但卢锋依旧谦逊、低调、朴实,他说,“我只是航天领域的一颗螺丝钉,在通往‘大国工匠’的路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04.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张宝夫
创新技术 翱翔宇宙
图片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2012年6月16日18点37分,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九号飞船腾空而起,将台职人的梦想带上太空。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宝夫是全国真空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真空科学技术成就奖获得者,他从事真空技术研究达30多年,获国家、省级科技奖近10项,作为主要起草人制修订国家级行业标准6个。值得一提的是,神舟九号返回舱在地面进行模拟实验时,采用的是张宝夫所研发的真空臭气机组。
05.西安航天技工学校 董飞
两代人的航空梦
图片来源:陕视新闻
董飞的父亲董仲海与新中国同岁,是我国第一批航天人。忆往昔,董仲海说道:“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用的运载火箭,就是我们这一代人造的。”
1996年,董飞从西安航天技工学校毕业,入职航天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从事神舟系列、嫦娥工程及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泵大型组件精密加工工作。择一事终一生,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发动机组件加工技艺的攻关和革新,通过反复试验,解决了加工过程中刀具散热差、易卷刃、省刀的难题,并在一次次实践和探索中,练就了凭借“听”“感”就能判断深孔内钻头的切削状况的绝活,创新提出“磨、听、感”的“董飞加工方法”。
“发动机的推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谈到未来,董飞信心满满,“我现在就是希望带领我的团队进行钻研,让液氧煤油发动机这一新型大推力发动机和传统的常规发动机一样稳定可靠,做到世界第一。”
06.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金立亮
神五组织参与者 国家科技佼佼者
图片来源: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金立亮曾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单位担任副院长,现于宏华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1981至1985年,金立亮在江苏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后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并从事航天测控方面的工作。他多次组织和参与国家卫星、载人宇宙飞船(包括“神舟五号”)发射的雷达测量控制工作,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07.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杨力
以身许国 初心长留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零分零秒,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一切正常、测试正常……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向世界。
然而,三天之前,一直坚守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神舟六号太空之旅保驾护航的杨力在执行飞船试验任务中发生意外,不幸离世,年仅32岁。
杨力1993年7月毕业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原兰州气象学校),当年分配至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闽西测控站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00年9月因工作需要调回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技术部技术十室工作,从事时统和卫通专业技术工作。杨力参加了我国“神舟”三号、四号飞船测控任务、“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测控任务和“神舟六号”任务的前期准备工作,为祖国航天测控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10月9日,在执行“神舟六号”飞船试验任务期间,杨力因发生意外不幸遇难,党和国家立即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杨力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热爱的事业:“我从事的是祖国的航天测控事业,卫星、飞船就是我的眼晴,天有多高,心就有多远。”而今,杨力已化身宇宙中的一颗星,愿此次他能与“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遥遥相望,看我国航天事业扬眉吐气,奇迹迭生!
航天事业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今朝出征,向宇宙更深处留下中国足迹,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梦想需要希冀,更需要耕耘。不求名利的航天人,稳扎稳打精其艺 精益求精展其能,为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的顺利立项和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信念和勇气必当薪火相传,聚宝愿和您一起接过接力棒,砥砺奋进,为包含着“航天梦”的“中国梦”增砖添瓦!
免责声明: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如有错漏或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本文为聚焦职教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