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成都市第七中学,意味着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
“两会后,教育人需要进一步聚焦教育的痛点和难点,比如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协作。”四川省“两会”期间,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易国栋对家校关系理解颇深,在他看来,家校协作推进的关键,首先仍需要地方性的突破,甚至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比如设立规范、进行立法,进一步明确家委会与学校的权责边界。
易国栋
所谓家校合作,其实是指教育者与家长需要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比如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等方面。此前,曾发生过不少案例,包括教师将作业批改压力“后置”于家庭,或是家委会联名要求学生转学等。
“家校携手,要相信学校成都市第七中学!”在易国栋看来,在当前教育体系下学生其实并不缺乏知识,但家长的教育焦虑往往会产生负面效应。于学校而言,高品质建设学校才是最重要的工作,有助于解决教育界现在的苦恼和困惑,比如学生课业负担重、创新意识薄弱等方面,同时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责任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四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易国栋表示,在当前面临的“三新”背景下,课程观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是七中当下的任务。他指出,对四川高中阶段来说,接下来的重要改变是“三新”,即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如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要重视高中的特色发展,是各学校研究的重要方向。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成都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