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日成都初中排名前十名,克而瑞四川发布了2021年1-11月成都房企销售前十排行榜。
业绩成都初中排名前十名:迈过2020高增长门槛成都初中排名前十名,今年增长乏力
上个月我们就发现,今年成都的排名前十房企,有9家的销售业绩都突破了百亿。至11月,仍是除中海之外的排名前十房企业绩均超百亿,去年只有7家。
这本是件记录历史的事。但有意思的是,排名前十房企整体销售业绩表现却并不如去年同期。今年1-11月,排名前十房企累计业绩1268亿,相比去年同期少了67亿。
整体业绩下滑,而百亿房企增多,表明房企间的业绩差距在持续缩小。而这也意味着,房企排名的机动性更强、不确定性更高。
销售面积也是同理,今年1-11月排名前十房企累计销售757万方,较去年少了36万方。别小看这36万方,是许多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差不多一个月的销售量,如南宁11月才成交39万方,海口35万方,大连30万方,福州、贵阳22万方,哈尔滨20万方。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暴雷的恒大似乎对成都排名前十房企的销售面积“出了不少力”,这主要是源于其年初打折促销、暴雷前销量数据可观和存在一定的数据滞后性影响。
今年1-11月,排名前十房企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降幅约5%。而排名前十房企的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也降了0.14%,相比去年,只能说是“望尘莫及”。
迈过2020年的高增长门槛后,2021年增长乏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成都“稳楼市”政策效果显著。
排名:全年“熟脸”霸榜,川企难进前五
往年的排名前十房企排行,多有“你上我下、你进我出”的百花争艳之势。而今年的排名前十,翻来覆去都是这几家房企,除川发展和万华因集中上数在年初上过一两次榜外,再无其他“生脸”。
川企基本稳定占据3个席位,即人居、城投和德商。前二者资金实力雄厚,后者产品实力强劲。即便如此,这三家在排名前十房企中也多占据“下五位”,难以冲进并保持在前五。
而除此之外,很难想象还有哪些川企能有如此增长之势,是品质至上但“佛系”推盘的万华,还是同样为平台背景的川发展?
“前辈”蓝光暴雷和口碑型头部房企挤压,川企发展似乎陷入迷局。
市场:暂时遇冷无需悲观,市场需求存在
截至目前,集中供地的22城,除宁波尚未发布第三批土地清单以及长春明确表示第三批原则上不再供应普通宅地,余下20城均已发布相关信息。
推出“压箱底”的优质土地、减少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比例、加大普通商品住宅供应、下调参拍房企资质要求、下调土地保证金比例、下调首付款比例、延长付款时间、下调起拍楼面价、上调住宅限价等一系列放松政策,是第三轮集中供地的共识。(详情可戳☞年底火力全开!这一批的利润从前不敢想!)
而市场表现仍不及预期。
广州第三批17宗地,4宗流拍,13宗底价成交,零溢价收官成都初中排名前十名;民企缺席,星河成“独子”成都初中排名前十名;保利97亿拿下3宗地,余下多为广州地铁、广州城投、广州南投、知识城集团等"国家队”斩获。
深圳11宗地,7宗底价成交;南京15宗终止出让,1宗流拍,35宗底价成交,仅5宗触顶摇号,整体溢价率仅3.39%;苏州25宗地,九成底价成交;无锡20宗地17宗底价成交,仅3宗低溢价......
第三轮与第二轮相似,底价成交为主,央企国企拿地为主。
成都第三轮集中供地将于下周二至周四(12.7-12.9)拍卖。与前两轮相比,本次住宅清水限价有所提高,除天府新区和部分二圈层地块仍保留了装修限价外,其余地块未再明确装修限价,且配建要求明显减少,“竞自持”全面取消,土地较之前也更加优质。(详情可戳☞成都3批次供地有什么不同?)
能否拍出与第二轮不一样的效果,答案很快揭晓。
虽说今年全国市场有整体下行的态势,成都市场较上半年也有明显降温,但实际上并未到悲观局面。今年1-11月成都商品住宅供应量较之前确有下滑,为近四年最低,跌破两千万门槛;而成交量略高于2018年同期,为近四年最高;成交均价、套均总价、套均面积等数据均是一路上扬。
在房住不炒之风吹得尤其猛烈的今年,成都全面改善的市场还有如此表现,证明市场需求真实存在,无需过度悲观。
展望:顺境而生,逆境而为
11月,仍有不少房企被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第三轮集中供地民企“继续躺平”,或许也是意识到必须要走“去库存、降负债、保流动性”的自救之路。
在这些房企自顾不暇时,我们也发现了市场上一些房企的新动向。
比如,保利资本和碧桂园创投联手打造了投资基金,投向了碳中和领域。除了直接投资,还能以碳中和的名义融资。而在光伏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碧桂园创投也有所涉及。
另外就是万科,作为行业标兵,其一举一动一向备受业内关注。
继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不贪婪、不恐惧”之后,在11月26日万科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万科又输出了一些新东西,值得大家探讨。
首先是“万物云”要分拆上市。
万物云与其他房企物业有些不同,主要在于其已经实现了“第二条腿”走路。所谓“第一条腿”就是基于住的消费,这是大部分房企物业的核心领域;万物云的“第二条腿”是基于企业服务。
据公开消息,万科物业与戴德梁行成立了合资公司万物梁行,主要业务为商业物业及资产管理与综合设施管理,目前在重点拓展超高层综合体、头部企业总部和海外市场版块,新签约的合作中包括美团、饿了么、快手、海康威视、爱尔眼科等企业总部项目,以及武汉恒隆广场、长春海容广场、重庆陆海天地等超高层综合体。
其次是对于行业的“领悟”。
祝九胜提到,在目前阶段,万科认为安全比增长更重要、能力比规模更重要。能力分两种,一是传统开发业务能力,二是适应新常态的能力以及由房地产开发转向不动产的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能力。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增量市场见顶,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存量领域的边界,推陈出新。
而存量市场还在发展初期,目前很难形成明显的利润增量,这是社会共识,因此很多房企不愿啃这块“难啃的骨头”,还做着粗暴开发的美梦,在持续深入的房住不炒调控下终于栽了跟头。
此时万科在不动产经营赛道已经相对成熟,无论物业还是长租公寓运营,都在行业前列,物流也是如此。郁亮表示,希望未来几个赛道业务几年之内都能陆续上市。
行业仍有机会,只是时代更迭不免付出一些代价。
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顺境而生,逆境而为,与君共勉。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克而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