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秦末改天换地的起义战争中,一般认为是陈胜吴广首先起义,然后项羽刘邦成就其功。其实在他们之间还有一个过渡性的领袖-项梁,他的历史功绩也不应被遗忘。陈胜死后,正是项梁举起了反秦大旗,让陷入低谷的起义事业,重新发展成燎原之火,最终推翻了暴秦的统治。我们来看看这位起义领袖的事迹:
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燕曾率领楚军尾随秦将李信攻楚的二十万大军,寻机大败秦军,所以项家在楚国乃至六国中很有威望,陈胜吴广起义时都要假托“扶苏、项燕俱在军中”。
项梁是项羽的叔父,按说项羽就是项燕的孙子,但司马迁没有明确的写,只是写到“其(项羽)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咦!司马迁是不是对项羽有意见,没说项燕打败二十万秦军,只说项燕被王翦所杀。而按司马迁在其他篇中的语言习惯,会让项羽攀上项燕这个高枝,在《项羽本纪》中他应该会写:“(项羽是)项燕孙也”,算一个较奇怪的地方吧。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12月,陈胜被章邯击败,败退途中,车夫庄贾将陈胜杀死,投降秦军,陈胜吴广起义坚持了6个月。而此前秦军已打败吴广、田臧、李归围攻荥阳的起义军,郯地的邓说、许县的伍徐,攻击陈县时,杀掉陈胜封的上柱国房君蔡赐,击败驻守陈县西面的张贺部队。

随着陈胜被杀,起义陷入低潮。
再说说项梁,项梁因躲避仇人,和项羽逃到吴中郡,因才能非凡,郡中每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可见他很有领导才能,还识兵法,是项羽兵法知识的领路人。
公元前209年9月,即陈胜吴广起义后两个月,会稽郡守殷通也想起义,他想让项梁和桓楚统领军队,项梁说:“桓楚正在逃亡,只有项羽知道他的去处。”随后召来项羽杀了郡守,项羽将郡守的头提在手里,郡守的官印挂在身上,杀了郡守的部下一百多人,吓得整个郡守府的人趴在地上不敢起来。于是项梁项羽掌握了这支起义军。并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得到精兵八千人。后来在陈胜派出的召平的劝说下,项梁带领八千人渡过黄河向西进军,这就是项羽所说的八千江东子弟。又得到东阳陈婴的2万人和淮河北黥布、蒲将军的队伍,总兵力达到六七万人,驻扎下邳。
此时陈胜部将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驻扎在彭城东,准备阻挡项梁西进,项梁将其打败,秦嘉战死,景驹死在梁地。接收了秦嘉的部队后,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迎战秦将章邯,被章邯打败。
公元前208年6月,项梁得到陈胜死亡的确切消息。此后他做了两部分的工作,显示了项梁的历史作用。

1、召开薛县大会。
项梁召集各路义军来薛县聚会,共议大事,刘邦也应召参加。在范增的建议下,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整合了各支反秦力量,初步设立了反秦统一的组织机构,重建了反秦义军的信心。此时,项梁继陈胜吴广之后,成为各路义军实际上的最高领导,是各路义军的主心骨,成为反秦事业的主力。让陈婴做楚国的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眙,封黥布为当阳君,自号武信君。
2、切实为反秦大业出力,数次打败秦军。
数月后,率兵攻打亢父,又和齐将田荣、司马龙且的军队一起救援东阿,在东阿大败秦军。
随后追击秦的败军。
派项羽、刘邦攻打并屠戮了城阳。
再向西进军,在濮阳以东打败了秦军,秦军退入了濮阳。
刘邦、项羽又去攻打定陶,没有攻下,便离开定陶西进,沿路攻取城池,直到雍丘,大败秦军,杀了李由(李斯的儿子)。然后攻打外黄,未果。
项梁自东阿出发西进,到定陶时,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形势一片大好,项梁有了骄傲思想。
宋义劝谏:“骄傲使人落后,这样一定会失败的。而且秦军在一天天的增加,我替您担心啊!”项梁不乐意听,打发宋义出使齐国。
秦朝果然派兵增援章邯,并发动全部兵力攻击楚军,大败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至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项梁,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扛起反秦大旗之前,作为一个短暂的、过渡性的领袖,重新整合了各路反秦力量,推出了反秦义军的共主-楚怀王心,在他的领导主持下打了数次胜仗,陷入增强了起义军的信心,使陈胜死后陷入低谷的反秦大业顺利进行下去,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应该被遗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