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成都北工技校,清华北大是遥不可及的天堂,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学府,只有在节假日才有机会去他们校园里看一看风景,感受一下文化氛围,如果有机会去清华北大读书,我想一般人肯定是不会错过的,而且即使机会很渺茫,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会竭尽全力拼一把,就像我们当年高考完后很多考了640多分的同学都想方设法地看能不能找到机会进清华北大,比如一些冷门专业、或者是提前批等机会,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主人公(周浩)虽然考上了北大,但他自己又放弃转而去了一所技校读书,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周浩高考660分
周浩是在2008年参加的高考,最后考出了总分660的傲人成绩,排名青海省理科第五名,他自己本想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因为他从小就喜欢鼓捣一些家里的机械玩意,对一些电器也是拆了后可以自己重新装起来,而据他从网上搜索的资料显示,北航就有一些专业很符合他的兴趣,这些他喜欢的专业都是有很多实践课,因而他的意愿是报北航。
但由于他当年的高考总分报清华北大是完全ok的,学校里为了多一份荣誉自然是不会放过周浩,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关键是周浩父母也是这样想的,认为清华北大太难考了,眼看自己儿子的分数够了,怎么能错过光宗耀祖的机会,因而父母也是强烈反对周浩去北航,最后在父母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周浩只好“被报了”北大的生命科学专业,这下父母和老师总算是满意了,但周浩的苦日子开始了。
痛苦的大一
2008年8月,周浩顶着烈日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到了北大,周浩本以为他可以征服这个他并不怎么喜欢的专业成都北工技校:生命科学,但事实证明,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再怎么欺骗自己也很难喜欢上,尤其是周浩这种以兴趣为导向的学生,往往对自己喜欢的学科就很用心,不喜欢的学科就很难投入。生命科学大一开始就是各种各样的枯燥的理论知识,这让本来就兴趣不大的周浩痛不欲生,每天那些纯理论性的知识更是让他头脑发胀,周浩也尝试着努力适应周围的环境,但每天身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他越发的迷茫了。
大一期间永远上不完的自习,激烈的竞争环境,让从小就喜欢操作和动手的周浩感觉自己老是游离于体系之外,到了大一下学期,理论课比上学期更多了,学业也是更繁重了,一天天地周浩就像是北大校园里的过客一样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对学习也没了感觉,只觉得上课学习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每次老师留的作业他也是敷衍了事,他的情绪处在了奔溃的边缘。
休学一年
后来周浩没办法,只好想着看能不能转专业,但在北大转专业是门槛很高的一件事,要求学生大一的成绩要很优秀才有资格转专业,但周浩大一浑浑噩噩,成绩怎会名列前茅。走投无路的周浩开始陷入了绝望,于是在大一结束后周浩选择了休学一年来调整一下精神状态,不然这样下去他心里知道是会疯掉的,他想利用这一年休学的时间来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
休学期间,他当过电话接线员、干过工厂流水线,没有一技之长的周浩深切的感受到了人间冷暖,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一年后周浩返校了,他以为一年的漂泊生涯可以让他静下心来学好生命科学这一专业,但他显然高估自己了,到了大二后,他还是投入不了,并且有了比以前更大的不适应感,就像是计划的再好,在现实面前还是不堪一击。
退学北大入技校
树移死,人移活,再次陷入绝望的周浩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退学,另寻他路,但由于已经浪费了两年的时光,所以周浩没有选择复读,而是选择了同在北京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毕竟复读所要面临的压力比退学要大很多倍,他最后选择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数控专业,同样,他的亲戚们和父母知道后都是极力反对,但经历过绝望的周浩这次没有给他们机会,他于2011年毅然决然地从北大退学去了名不见经传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很好的印证了“当一个人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时,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了”这句话。
大和尚入了小庙
可以预料到,周浩的到来惊动了北工的所有师生,大家万万没想到北大的学生会来他们学校读书,简直是全国大新闻,学校考虑到周浩之前在网上自学过数控的一些基础知识,所以没有让他从基础班学起,直接安排到了技师班,并且给他所在班级配了最好的老师。果然,数控是周浩很喜欢的专业,他一到新学校又焕发了学习的动力,没过多久,周浩就成为了班上完成作业速度最快、质量最高的学生,并且在2014年11月4日的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上参加了宣誓,最后夺得了本次赛事的冠军。
可以说周浩的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做法确实是救活了自己,转学后他的学习可以用酣畅淋漓来描述,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从北工毕业后周浩自然是会选择干数控这一行,当时有很多大企业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最后他为了保持高速进步从而选择了留校任教,并获得了很珍贵的北京户口,成为了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2018年的首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周浩代表北工斩获了机械类一等奖。
读完周浩的求学故事,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和决心,我身边也有很多对自己专业不喜欢的学生,但他们都是没有勇气离开这种已经平衡了的环境的,其次给我的启发就是父母虽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人毕竟不是机器,是有感情的、是有喜好的、是有性格的,所以我希望有些强势的家长在为孩子好时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这样最后的决策会更加合理,家长制作风不可取。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