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出彩兵团人】成都技校收线,小编就带你认识一位爱动脑、肯钻研的五师九十团十连职工姜国俊成都技校收线,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到眼光,对农用机具进行改进创新,走出了一条创新致富路。
说起自己的小发明,他滔滔不绝。“其实这都不是特别高科技的发明,只是我敢想敢试,普通人就能做到。”姜国俊介绍说,“最早这个液压杆是人工收,后来,经改装液压杆可以自动伸开、收起。在地高洼不平情况下,架子闪动厉害,给它装个液压系统。打药时架子稳定性好、喷洒均匀。驾驶员在车上不用下车扳动液压系统手柄就可以控制。”
黝黑的皮肤,配上一身迷彩,一眼看去,姜国俊就是兵团连队典型的职工。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平凡的人,却拥有着“科普惠农带头人”“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是个不折不扣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荣誉的背后是苦练
“每个行业都不容易,要想做好就要吃苦。”姜国俊从小就喜欢摆弄机器。1996年连队没有修农机的地方,姜国俊东拼西凑买了一辆小四轮,一年后还清借款6000元,后来用卖小四轮的6500元钱购买了电焊等工具,在连队开起了农机维修店。当时有多辛苦只有自己很清楚。干一样就要把一样干好。修车时想着进点配件,谁的车坏了,就换个零件。照着拆,折了装。这把操作农机的基本功给练出来了。
从“门外汉”到“农机迷”的华丽转变,得益于姜国俊的勤奋好学。从农机的结构、操控、修理,到设计、绘图,他自学成才。别人吃饭,他在钻研机械图纸成都技校收线;别人休息,他在操作农机。有一阵子,他迷上了农机,自费到技校学习电焊技术。一门心思钻在里面,妻子叫他吃饭根本顾不上。姜国俊一步一步改,终于在2013年销售了自己做的第一台小四轮带动的碎土机。
努力都会有收获
2014年姜国俊申请了打药机上“自动收线器”、“减震平衡器”和“锁定滑块”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完成了团场所有打药机的改进。没几年,经过认真学习和操作实践,姜国俊对碎土机、封土机、搂膜机、施肥机、推雪机、打药机等10余种农机改进技术了如指掌,日常农机维护、修理不在话下。相比这些,最让自豪的发明是他的打药机。从加大药罐、增高机体,到自动调节机体高度、自动、全自动收展架子。他一步步从第一代人工气压式15匹马力机车带动的打药机,创新改进形成第五代全自动90匹马力带动的打药机。
“哪些农机在使用时不好操作或尺寸不对,我就会按照我的想法改,我发现只要稍作修改,机器就会更加省时省力。”姜国俊说。
在全程机械化提升机采棉的同时,姜国俊另辟蹊径。去年扩大规模,投资5万元,在连队新建了一个农机库,增添了设备。由于他诚信经营,许多外地农民都来这订做农机具。
如今,改革的春风吹拂垦区大地。取消“五统一”后,姜国俊“新宠”农业机械行业,更是迷恋他的农机。到这里来定做打药机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年订单有8台打药机、3台装棉花拖斗箱,已销售4台打药机。他的农机销售到石河子、博乐及附近乡镇农民。不过姜国俊对农机改进和发明上了瘾,还在琢磨自己的新发明。春播期间,职工的搂膜机、播种机、封土机坏了,或焊接什么零件,他免费维修。为棉农解决了不少问题,给大家带来方便,也使自己的腰包越来越鼓。再加上承包棉花、搞农机维修,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让更多职工群众享受科技福利,毫不保留传送科学技术,让更多人拥有创业资本,就是姜国俊有着深远而朴实的梦想。
征稿启事成都技校收线:
【出彩兵团人】讲述的是兵团平凡百姓的故事和梦想,是一档让草根闪耀光彩的专栏。专栏将多方位向人们展示兵团各族职工群众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双创”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兵团各行各业的劳动能手和行业标兵、职工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的佼佼者等等。
为传播兵团正能量,讲好兵团好故事,小编在此欢迎更多的人为我们投稿,一起说说你身边的出彩兵团人。
投稿邮箱:
490712890@qq.com,联系电话:0991-8856039.
记者/五师九十团 刘裕新
编辑/尹潇婕 责编/贺孜孜 监制/王志明
【也许,你想看看往期成都技校收线?】
【出彩兵团人】王新林:军垦文化人的音乐情怀
【出彩兵团人】兵团版《索玛花开》正在这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