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拨回60年以前成都420厂技校,二环路边上还是一片农田成都420厂技校,偶尔几座农民的房子,坟地大多修在这里。
谁也想不到,1958年这里会修一座420厂。
随着这座工厂的修建、生产与搬迁,几万人的命运也随之浮沉。
从东北到成都 ,420厂记录了一代人的芳华1958年后,沈阳的111厂整体搬迁至成都。
当时的口号是“100天,建成一个420厂。”
说起修建厂子的那些艰难的岁月,420厂人如今依旧很感慨。
当时的要求是“先生产,后生活。”
420厂的修建顺序是先建厂房,后盖宿舍、食堂。
起初工人们住在老百姓家里,没有房子,没有办公地点,后来才搬到水碾河附近的技校办公。
吃住都在水碾河,在那里搞厂房建设。
来自东北的他们,在这块二环路边,用勤劳的双手修建出了成都最早的工业王国。
420厂曾经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最辉煌时拥有约2万工人,加上家属就有10万人,当时的双桥子基本都是厂子的天下,跨过二环路就是厂子的宿舍。
那时候,工服就是身份的象征。
几万身穿蓝色工作服的420厂工人从工厂门口走出来,穿过马路涌入宿舍区,交通都会堵塞。
那时候的厂花也叫做标准件。
工人们选出来的厂花,都是那种手脚麻利,颜正条顺的姑娘。这些女娃娃,总是能够收到最多的情书。
420厂最辉煌的是64年以后,那时厂子的工人工资比地方上高一些,比如地方上一个办事员的工资是每月34元,厂子的工资就是38元,因为是军工厂,每个月还有保密费。那时候成都人找对象专门找厂子里的。
那时候,厂子的女娃儿基本不外嫁。媒婆给介绍一个厂子里头的男娃娃,红包都要收双倍。
现在,工厂已经搬迁,原来的厂房卖了给房地产,修成了二十四城。
但是420厂的子弟们,很少能买得起当年孕育他们的那片土地的房子了。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的浪潮中,被切断的不光是他们这一辈今后的经济来源,还有曾经属于他们的飞扬青春。
那些颠扑的命运呀,也跟随工厂的关闭,城市的变迁,在几十年的时光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破旧的双桥社区 ,承载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想想那年头,1分5可以买到一个鸡蛋,2分钱可以买一帽子的花生。很多东北人从小来到这里,大半个世纪也没有回去过。
那时候,420厂有3个职工幼儿园,还有职工小学、初中和高中。新都机厂俱乐部比钢管厂的胜利电影院还漂亮,看电影才5分钱,后来涨价了也才1毛钱。俱乐部旁边有个标准的篮球场,对职工开放。
对于很多人来说,厂区就是全世界。这种集体生活的快乐,也许只有工厂子弟才能体会。
那时候住的房子,都是木板铺地的东北式房子,走起来咚咚响,吃的都是东北特色的馒头、包子这些面食。很多人家里还有腌酸菜的缸子,是从东北带过来的。
背井离乡的东北人,也算有一两件可以凭念的物件。
当时职工院里有一排水龙头和用水泥做的搓衣板,一排人都站在那里搓衣服,所有的人都讲普通话。
工厂的小娃娃们,就在一边玩水,大人们互相谈论着事情,偶尔轻声数落几句费头子娃儿。
现在棒棒娃幼儿园边上电梯公寓以前是厂子里的灯光足球场。
那时候的足球场就是一块空旷的泥地,虽然很简陋,但是却有最多的笑语欢声,承载了无数420子弟的童年回忆。
如今的双桥社区,已经很破旧。
上个世纪的工厂宿舍楼,如今也有了历史的气息。
一下雨,宿舍楼门口的道路便是一片泥泞。
腿脚不好的大爷在社区里摆了一个摊子,专门剪头发。
大爷用的还是很传统的工具。很多工厂子弟现在带着自己的娃儿过来理发。
在双桥社区住着,很方便。楼下便是无数的饭店、水果摊子和便利店。
兜兜转转20年,很多娃儿还在双桥混很多来了,很多人走了。双桥子,依然是无数人心中最温暖的坐标。
双林小学双林小学没改名字之前,叫双桥小学,这里是很多双桥子娃儿的母校。
这里改名字之后,很多双桥子娃儿哭了。“我好像没有母校了。”
以前这是成发宾馆,现在开成了福兴酒楼。
校门口的小卖铺,五毛钱一袋的猪宝贝和拖肥,是小时候吃过最好吃的零食。
转个弯弯,就是一条藏在巷子里的街道。
这条集市上,有卖菜的,有卖鱼的。水果尤其便宜,2块钱的葡萄,3块钱的桃子。家长们接完娃儿,顺便把菜和水果也买了。
全味轩已经开了好几年,很多人下班后都喜欢带一点回家,他家的卤猪蹄一绝,很多人吃了很多年,也依然惦记着这口好味道。
和成都的很多老巷子一样,这里依然保留着理发修表这样的老行当。
生意冷清的时候,老板就躺着打盹儿。
列五中学新华医院旁边就是列五中学,列五中学附近就是新华公园。很多双桥子娃儿人生的前20年,兜兜转转,就在这些地方混。
新华公园这里不仅是所有成都80、90后的童年记忆,还珍藏了无数列五中学学子的青葱岁月成都420厂技校!就连青年偶像李易峰,都在这吃过电烤肉串。
尤其是对于成华区的居民而言,新华公园早已化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里不仅是打拳、练剑、广场舞、健身的绝佳场地,512的时候,这里还是成华区应急避难场所。
小时候被父母带着逛新华公园,现在挽着父母逛新华公园,这里早已经成为无数人的青春回忆。
后记在成都,除了420年,这样的工厂片区有很多很多。
作为时代的产物,他们曾经辉煌至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又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无数人青春,都献给了工厂。
曾经的繁华,随着时代变迁渐渐褪去耀眼的光环,留下的则是无尽的落寞与慨叹,以及鲜活无比的生活。
420厂,仅你消失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
成都呀,仅你遗忘的片段,已经是一部沉重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