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3日晚成都华阳石油技校联系电话,成都人民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一家烧烤大排档里,50岁的梁实正在吃饭。
突然,一位食客走到梁实身边,一屁股坐在旁边的凳子上,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就是你!参加了21次高考,儿子都毕业了还在考,去年还考了453分,我特崇拜你,给我签个名吧!”
梁实没想到,出来吃个饭还能遇到“粉丝”。
从2006年开始,在媒体的助攻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位“高考钉子户”。
到2021年,54岁的梁实已经参加了25次高考。
年过半百,事业有成,他为什么还要参加高考?很多人怀疑 ,他在炒人设,赚人气。
面对别人的质疑,梁实回应成都华阳石油技校联系电话:“有人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攒钱买一套房子,为什么我不能用一辈子的时间考个好大学,上大学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
愿望很美好,只是高考与梁实而言,就像在烧一壶永远都烧不开的水。
【1】1967年,梁实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师。梁母一心想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就订了《红领巾》等少儿读物。
村里大多数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时候,梁家兄妹已经能讲出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
高考恢复以后,村里人都说,梁家一定能出一个大学生。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梁家5兄妹竟然都折在高考预考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面对庞大的高考人数,国家为了节省资源,安排各乡镇在高考前一两个月组织一场预考,以此来“刷人”。
预考分数不达标,就会失去高考资格。
哥哥姐姐接连落榜,母亲的梦想落在梁实肩上,不过,梁实并没有把高考当回事。
整个高中,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基本上就没完成过,时常还会翘课跑到十几公里外的村子看电影,因此没少挨揍。
梁实16岁时第一次参加高考,毫无意外,他预考没有通过。
梁实看到母亲失望的神情,感到很愧疚,他决定复读,只是一连3年都落榜了。
彼时,梁实的同学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就能分配工作,拥有一个“铁饭碗”。
梁实看到昔日的玩伴们前途璀璨,自己却前途未卜,他后悔在该学习的年纪贪玩,没有珍惜学习机会。
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总结经验死磕高考,然而梁家已经无力再供他继续复读。
1985年,梁实准备再次复读,这一次最先反对的是他的母亲。
粱母看着儿子一次次落榜,认命了,大学可以不上,可生活还要继续,不能将时间都用在复读上。
为了让梁实死心,粱母甚至威胁他,如果再复读就停生活费。
最终梁实选择参加工作,去了峨眉冶金机械厂。
去了工厂,梁实赶上了好机会,单位安排他去乐山轧辊厂技校委培学习,技校需要读2年,那时他想:学习结束后能在国企当一名技术员也不错。
上了一段时间课,梁实越来越觉得未来一片黑暗,原来他从老师那里得知,他毕业后,当不了技术员,只能在工厂做一名普通的工人。
梁实想,自己不能当一辈子工人,于是他偷偷瞒着父母退了学。
纸包不住火,梁实退学的事还是被父母知道了。他和父母争执了大半年,最终还是离开了工厂。
【2】梁实离开工厂后,粱母停了他的生活费。为了赚钱,梁实跑到了内江,一边打工一边复读。
4年间参加了4次高考,结果成绩都不理想。
后来,梁实在朋友的介绍下进了内江一家木材公司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转正成了公司的正式工, 还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叫刘群的姑娘。
二人交往一年后准备结婚,听闻此消息的梁母松了口气,心想:这回儿子终于能放弃高考,好好过日子了。
然而梁母低估了梁实对高考的执着,原本是上半年的婚礼,梁实特意推迟到了年底,就为了参加最后一次高考。
那时参加高考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年龄不超过25岁且未婚。
当年成绩出来后,梁实死心了,他离分数线还差10分。
上大学无望后,梁实退而求其次,婚后第一年他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这回很顺利,考上了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面对亲朋好友的祝贺,梁实却开心不起来。在他心中成人高考考上的大学根本就不是大学,他只想上重点大学,最终他还是没有去报到。
大学梦碎,梁实终于肯安下心来好好工作,安稳度日。
只是生活中事与愿违是常态。
1993年,木材公司因经营不善倒闭,梁实成了下岗工人。
梁实不甘心就这样平庸下去,只身带着43元去成都闯荡。
初到成都,梁实做起了女装生意,赚了一些钱以后,他又去华阳胶厂搞推销,总之那些年什么挣钱他就做什么。
之后,梁实又瞄准了建材市场,他向一位远房亲戚借了8万元,在成都开了一家建材铺子。
虽然梁实学习不行,做生意却有一套,一年多的时间,他就赚了一百多万。
3年后,他又在双流县百家镇建了一个建材厂,妻子也跟着他到了成都,开了一家家居店。
这一年,梁实31岁,家庭美满,财富自由。
2001年,梁实和妻子准备再开一家火锅店,只是计划还没开始,就被国家的一项改革打断了。
【3】21世纪初期,全国突然掀起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风潮,教育部还为此取消了高考年龄和婚姻状况的限制。
这项改革撩动了梁实的心,沉寂已久的大学梦又复燃了。
他决定推迟开火锅店的计划,全力以赴参加高考。
妻子本以为梁实只是说着玩玩,可是当看到他抱着一骡子高考复习资料回家后,这才知道他是认真的。
在妻子看来,梁实参加高考就是不务正业,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非要参加高考,都35岁了,考上大学又能怎么样?
那段时间,两口子没少吵架。
后来梁实向妻子承诺,不会耽误生意,妻子这才勉强同意他去参加高考。
日子久了,妻子发现梁实变了。
以前每到周末,梁实总喜欢呼朋唤友聚在一起打麻将赌钱,现在一有空就跑到茶馆看书复习。
妻子心想,看书总比打牌强,反正也不耽误生意,也就不再反对。
2002年6月7日,时隔10年梁实再次走进了高考考场。
由于平时很少动笔,梁实答题速度特别慢,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时,他还没答完题,成绩出来后他才考了370多分。
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是梁实还是很欣慰,觉得自己十多年没有考试,能考到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一年后他又报了名,准备再接再厉继续高考,然而考前突然生病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弃考。
之后几年因为生意忙,只有2006年参加了高考,成绩也只比4年前那次多了20分,后来又因为杂事缠身,梁实有3年没参加高考。
2010年,梁实在双流开的建材厂迁址,暂停停业,突然闲下来的他,又开始报名参加高考。
成绩出来后,毫无意外,梁实又落榜了,只考了337分,连三本线都不够。
这一年,有媒体注意到了梁实这位与众不同的考生,梁实接受采访后,火遍了全国。
彼时梁实还不知道,就因为那次采访惹怒了儿子梁冬,直接导致父子两4年内几乎零沟通。
梁冬在学校的时候,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问梁冬:和父亲同时参加高考是什么感受?你们会分享复习经验吗?
同学们的疑问让梁冬感到很丢脸,他不明白父亲参加高考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接受采访。
心里更加埋怨父亲了。
2011年,梁实和儿子梁冬一起参加高考。
那年高考成绩出来,儿子梁冬考上了重点大学,而梁实又落榜了,这可不是在拍电视,是事实。
梁冬读大学期间,梁实又参加了5次高考,成绩很稳定,每次都只有300多分,还因此得了个外号“梁三百”。
梁实49岁这年,他决定不再闭门造车,要去学校复读,每天不到5点,他就跟一群孩子去上早自习。
30多年没在学校读过书,他很难适应高考生的学习强度,老师的作业也完成不了。他每天只看书,很少动手练习。
和之前在茶馆里复习不同,教室的环境太差了,没有空调,每天上课就像蒸桑拿,热得他头昏脑胀。
总而言之去学校复读,梁实受了大罪。
付出了自然会有收获,成绩出来后,梁实的罪没白受,考了453分,参加了20次高考终于达到了二本线。
为了庆祝首次达到二本线,梁实请了复读班的老师一起庆祝,席间,老师劝梁实要抓住机会填报志愿,不要再高考了。
第二天酒醒后,梁实还是感到遗憾,他只想上川大。
最终他还是放弃填报志愿,准备继续复读。
只是之他从“梁三百”变成“梁四百”。
2021年6月23日,梁实第25次高考以403分结束,还是无缘川大,他说道:理科不行转文科。
决定明年转文科继续考。
成绩出来那天,妻子没有问梁实结果如何,这么多年她已经从支持丈夫高考,变成了冷漠无视。
她实在想不通这样一次次做无用功有什么意义。
如今,梁实一家都生活在成都,有房有车有生意,儿子也在国外读书。
这几年梁实的生意虽然不如前两年赚得多,但也足够让一家人衣食无忧,只是梁实却对现在生活不太满意,因为他的大学梦还没有圆,他甚至坦言没上过大学的人是残废。
有句毒鸡汤是这样说的,只要坚持梦想总会实现。然而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梦想都值得坚持。
就像梁实,嘴上说着上大学是他的人生愿望,实际上他并没有为此付出努力。
每年备考他都只是看书,很少动手做题。很多时候,大脑空想和实际动手取写是不一样的。
整整25年,梁实都没有改掉不动手练习的坏毛病。
比起同期参加高考的考生,梁实可以说对高考再熟悉不过,只是这多出的二十多次经验并没有起到作用,他的成绩一直停留在四百多分。
每年看到梁实,都能想起另一个“高考钉子户”,33岁的唐尚珺。
他参加了12次高考,成绩进步飞快,有4次考上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不过他都没有去报到。
因为唐尚珺和梁实一样,也有个一直坚持的梦想,考上中国科技大学。
这么多年,他没有工作过,没有谈过恋爱,始终待在高中校园这个象牙塔里,与梁实事业有成相比,唐尚珺的家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
梁实空有坚持梦想的热情,却没有实现梦想的行动;唐尚珺执着于梦想,却没有将梦想立足于现实。
人可以有梦想,但前提是这一定是一个科学的梦。空有梦想却眼高手低,盲目坚持,无异于水中捞月雾里看花。
人生短暂,我们应该正确地坚持梦想。
. END .
【文| 段段】
【编辑| 改改】
关注@鬼谷子思维,更多精彩人物传奇:
一年版税3300万,3年挣了4000万,两大顶级网文作家的发家史
“鬼才之眼”王昱珩一战成名三战封神,助警察成功破案,如今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