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工作者专题培训班学员在韶山合影。
红网时刻记者 刘放明 通讯员 钟思安 湘潭报道
2016年7月28日成都火车站到431技校,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强调成都火车站到431技校,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成都火车站到431技校,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十三五”期间,湘潭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主动担当、精准发力,残疾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残疾人社会参与度明显增强,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市残疾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残疾儿童在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康复治疗。
服务为先,精准康复走深走实
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四岁的雅雅正在母亲的陪同下,接受专业康复训练。雅雅一岁时被查出发育迟缓,三岁多时还不能与人进行简单交流。2020年4月,雅雅来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康复训练,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提升。
市妇幼保健院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之一,为有康复需求的智力、脑瘫、孤独症儿童,提供系统的机构康复训练服务。雅雅和其他残疾儿童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能享受每月1500元的救助,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雅雅的父亲徐亮华说成都火车站到431技校:“之前在湘雅的话,要五六千一个月,现在在这边,我们自己只要花一千多。”
“十三五”期间,湘潭市残联坚持服务为先,促进残疾预防和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走深走实。建成湘潭市残疾人康复训练综合楼;成立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专家技术指导组,组建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团队431个,支持全市50个乡镇(街道)、社区(村)建立社区康复站和乡镇(街道)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及无障碍设施进残疾人家庭工作,开展无障碍社区(村)创建,全面优质完成2240户无障碍设施进残疾人家庭,成功创建7个全省无障碍社区(村)。
在这期间,湘潭市残联以落实残疾人“十三五”规划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整合各类康复资源,全力实施“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就业年龄段肢体残疾人职业康复”“7-14岁残疾儿童少年智障、孤独症康复”“贫困残疾人助听器适配”“假肢装配”“家庭医生签约”等康复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80821人次,提供辅具适配服务18973人次。
志愿者助力残疾儿童康复。
民生为本,社会保障落地落细
在雨湖区姜畲镇白鹭湖村,53岁的赵国斌患有佝偻病,是肢体二级残疾人,其妻子粟美红夫妇智力发育不全,四肢变形,是智力二级残疾人。夫妇俩加起来也算不上半个劳动力,但他们很能吃苦,在家里种田、种菜、养鸡,并做些零工养家糊口。前几年,赵国斌家脱了贫,改造了房子,女儿出嫁了,儿子上了技校且学费全免,还享受了扶贫助残助学补助,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
五年来,湘潭市残联坚持以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先后承办“0-7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仅“残疾人两项补贴”一项就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3328人,累计发放金额2510.081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7360人,累计发放金额2082.479万元。采取创业指导服务、资金扶持等方式,扶持全市646名残疾人自主创业;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签约一批残健对接创业扶持项目,促成了851名残疾人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并促进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2786名残疾人就业;建设12家省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2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稳定帮扶带动近600余名残疾人就业从业;相继组织6994名残疾人免费参加电商、家政服务、保健按摩等培训,通过培训的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到 85%,农村残疾人就业率达80%。
培训后的残疾人积极自助创业。
在教育助学方面,湘潭市对2595名自愿申请且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教育资助,累计发放助学金478万元;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并率先在全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入学比例达99.7%。
湘潭市还解决了残疾人C5驾照学车问题,在河东、河西各有一所驾校完成C5残疾人机动车辅助装置安装改造和驾校无障碍设施完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5012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
工作人员积极上门评残。
精准为策,脱贫攻坚见行见效
岳塘区荷塘街道金群村肢体残疾人王清香现在经常是满脸的笑容。以前,他们一家人没劳力、没技术、没资金,日子苦不堪言。后来在扶贫政策支持下,王清香一家通过养鸭实现了脱贫摘帽。脱贫后的王清香依然享受两项补贴,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彻底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十三五”期间,湘潭市将“供血”与“造血”方式相结合,采取扶志激励、农业种养殖技术培训、生产资料扶持、生产服务指导、阳光致富典型评选等措施,帮扶2920名贫困残疾人产业增收,并培育农村残疾人阳光致富带头人109人,示范户355人。
市残联组织7家县级初评医院在全市70个乡镇(街道)开展集中评残99场,为7002名对象进行便民评残服务,办理残疾人证6498个;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据台账,对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残疾人危房改造、教育资助申报、医疗和养老保险代缴等11项残疾人扶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查漏补缺,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落实各项惠残政策6555项。目前,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18159人在2020年已全部实现脱贫,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口脱贫率为100%。
一项项改革创新的举措、一次次务实惠民的行动,为湘潭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更凝聚起残联干部和残疾人群众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眺望“十四五”,湘潭的残疾人事业必将翻开新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