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作为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给今天的家长解开心结成都技校糕点师:上职业高中没什么不好,职高可以考职专、职大。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宣布成都技校糕点师: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一样可以考研、考公。无疑给焦虑中的家长吃了一剂定心丸。
随着教育部调整初中毕业生5成都技校糕点师:5的比例上普高,另一半毕业生上职高的政策落地,很多初中生家长乃至小学家长过早地陷入教育焦虑之中。
我们先看看国家为什么出台这一政策?
我国从1997年高考开始扩招,距今已经20余年,近几年每年都有800万,900万的大学生毕业,但用工单位月薪7000、8000元仍招不到工人,大学生宁愿挣3000元,也不愿意当蓝领工人。一方面用工单位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这就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
我们再看看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是属于哪个层次的?
每年都有毕业季的校园招聘,985、211等重点大学的学生央企国企是首选,国考省考的公务员也是青睐重点大学,其他一般大学的毕业生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但能考上985、211等重点大学的学生只占大学生总数的7%。
只有海选的事业编、公务员、银行等才面向所有的毕业生,但成功上岸的人凤毛麟角。而剩余的毕业生往往没有那么幸运,好单位不要,不好单位不愿去。
这也就导致考研大军缕创新高,2021报考人数341万,2022年达422万,但招生名额并没有增加太多,考研竞争可以说如火如荼,有的考生连续多年参考,考生本人和家长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即使最后考上,也只是就业的敲门砖而已。考研大军又把就业的门槛抬高一步.
除以上成功上岸的毕业生之外,还有相当大一群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只能到处打工,收入极不稳定。
其实现实社会中,学历不高的人有成就的大有人在。关键是能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的许振超,他原来是青岛港的装卸工人,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做到“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实践出“振超效率”,体现“振超精神”。工人也能成专家!
领奖台上的梁智滨
金牌“工匠”梁智滨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梁智滨出身农村,因为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进了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学的是施工专业。但是他干一行、钻一行,愣是把别人眼中的枯燥的砌砖砌出了世界冠军,一个泥瓦匠也能干出世界水平!2017年世界技能大赛上,高举中国国旗站上了砌筑项目冠军领奖台的是19岁少年梁智滨,他以不超1毫米误差的垂直度、水平方向、角度测量以及对时间的准确把握 获得世界金奖。这是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上首次夺金。
比赛改变了他的命运。多家建筑公司向他发出邀约,母校也邀请他留校任教年薪百万。但他已参加成人考试,报考了工程管理专业。未来他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砌筑教练或者砌砖艺术家。
2019年3月25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梁智滨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一—2018—2019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希望之星大奖。
梁智滨指导的学生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蝉联金牌。2020年才22岁的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两年一届的世界技能大赛具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这些技能大赛包括:物流、家具制造、电器技术安装、园林设计、细木工、室内装饰设计、墙面抹灰、美容、美发、糕点制作、餐饮服务、瓷砖铺贴、护理、烹饪、焊接技术、汽车维修、花卉养殖等生活中的各项技能。从参赛项目可以看出,社会已经为每个人提供了成才的机会,无论你干什么,只要认真干,干一行,专一行,都能干出成绩,成为成功人士。
其实我们身边的没有学历或低学历的普通劳动者不少人比上班族收入都高。
1997年出生的袁宝玉,技校毕业,是高级焊工,月薪2万。比名牌大学毕业生工资都高。
我家楼下的30多岁的姑娘是一个体糕点师,疫情期间小区实行闭环管理,她每天都能在网上得到不少订单,她在家照常做蛋糕,疫情并没有影响她的收入。经常看见她推着挂满糕点袋子的电动车,急急忙忙把做好的糕点交给外卖小哥。有一次在电梯里我和她聊起她的生意状况,她说:自己干时间灵活不耽误接送孩子,够吃喝就行。而我们小区位于商业圈房价不低,她是全款买的130多平的商品房,且小区各项费用也不低。
其实,国家急需要有技能的人才,上职专、职大学习一项技能是青年人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