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归正传,接演前文。
企业与人才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解决成都平面设计技校哪个好?这个问题恐怕只能去问市场。依靠自学之后的套路和素材堆砌手法出道的设计师,在短期内非常容易遇到瓶颈,这不仅是业内人士的共识,也是很多企业不断招聘设计师的终极原因。
分科教学的人才适应性讨论关于自学设计的弊端在上一回中说的比较详细,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快速和极致细化的分科,这样的设计师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更容易找到工作,但是职业生涯及其短暂。
平面设计分科教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属性问题导致的。很多的甲方企业会根据自身的业务状况对设计师提出对应的要求,比如网页开发公司需要的是web前端设计师,以实物产品输出的公司他们需要的是包装设计师,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则需要更多的美工和前端设计师,以界面设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对UI设计师的需求可能又有较大占比等。
这些岗位相对于传统的、综合性较强的平面设计师,在水平、职业方向、能力要求等各方面和真正的平面设计师都是有所出入、有所差异的。在分科教学之后,由于培训时间短,针对性和目的性太强,培训机构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搭建学员的设计知识体系,学员也没有足够多的经历去应付学科周边延伸,很多的学生为了能在短期内实现上岗就业,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有意识的屏蔽设计周边的一些有效信息,这种教法和学法直接导致了学员专业深度太浅,专业宽度太窄,专业能力单一,知识架构不完整。这些都是导致他们的工作能力快速下降,转行困难的重要因素。但这只是一方面,他们在对设计的理解能力和整合能力(以设计逻辑和设计原理为基础的能力)才是他们在二次就业中最大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他们快速进入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
总而言之,以更加狭窄的、极度细化的专科教育模式,经过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或者自学、或者上网课等方式来学习平面设计,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设计师的梦,但是在这种普遍重效益与重技能的培养模式下出来的设计师,其适应性不佳。很多的行业内人士由于本身基本功不扎实,在做到一段时间、遇到瓶颈的时候,他们往往寻求放弃设计师岗位,改弦更张,并以“设计师就是吃青春饭的岗位”为借口转行。
然而,在市场大潮中,很多的科班生由于缺乏市场实战经验,高校科班教育滞后性、教学与市场距离太远等因素,他们毕业后比不过培训机构的学生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但是培训机构的学生流动性又非常大这个问题,市场并没有在深层次上得以解决,很多的科班设计师的生存问题依旧严峻,企业不得不使出高薪招聘的绝招来面对人才流失问题,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人才适应性问题之外,恐怕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年轻人逃不出“消费主义陷阱”社会进步总是泥沙俱下,进步的不仅仅是正向物质与精神,很多负面的东西也随之爆发。在短平快模式下的人才梯队总是难以逃脱“消费主义陷阱”的魔掌,新生代的设计师同样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同事买了新衣服,自己也想买,同事有了新包包,自己也应该有,同事有了心爱的车,自己也应该有。这种攀比心理在设计师群体中同样存在,大家都是设计师,为什么你就混的比我好。这种自身焦虑加上社会有意识的文化渲染和宣传教育,比如30岁之前不能买车买房就不算成功,30岁之前不能拥有爱情就是混的不好成都平面设计技校哪个好?种种焦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不断折磨着设计江湖上的那些小白。陷阱就这样为设计师朋友挖好了,就等着你往里面跳。跳的途径基本就是“透支”这一条,比如花呗、信用卡、各种网贷平台等等。
很多的设计师在入行之前想着做设计是一件很酷很轻松的事情,等到入行之后才明白不仅一点都不轻松,还有很多的加班,想要在设计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自由是很艰难的。那想要实现财务自由,避免深陷各类消费陷阱,他们能做的要么是跳槽,要么是转行,要么是再次进修,要么是人间蒸发,从此与各类信用借贷机构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企业如何面对人才危机成都平面设计技校哪个好?由此导致的人才断层,人才不稳定,人才适应性低下等各种问题,企业能做什么?能怎么做?高薪招聘可能是必要手段,但是高薪不见得能让设计师长久的做下去,因为有一大部分设计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并不是高薪能够解决的。企业招人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在成都,“迭火视觉”就专门为在职设计师提供了专业的进修平台。他们将十几年的平面设计经营历程与实际工作结合,聘请高校教师和资深设计师,成立了不仅有实战经验又具备精深学科知识的教师队伍,在培养方面尤其注重学员设计逻辑方面的训练,这些学员经过几个月的培养和训练,回到企业中后,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能胜任难度更高的设计工作,也能拿到高薪,也能更长久的在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据我了解,成都得火视觉已经和成都40余家文化经营类企业签定合约,将在2020年下半年为他们输送大约100名平面设计师。这种深度定制化培养方式不仅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企业在平面设计师人才方面的用人需求,免除了企业招人养人的风险,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新人的培养成本。毕竟这种集训方式几乎在所有的企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只能依托迭火视觉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来完成。
第三方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这样的培训机构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并且是有一定的历史和规模,办学方式各有千秋而已,但是在一开始阶段,很多的培训机构仅仅是看中了行业风口才成立的培训机构,他们并不具备真正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几乎不注重学员在逻辑能力方面的培养,他们更多是将软件运用放在第一位,很多学生也逆来顺受,将学习软件作为学习目的,错误的认为学会了软件就等于学会了设计。
事实上,学设计和学驾驶是一样的,你学了C1驾照,很多小型车都能开,但是超过限制的就开不了,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硬标准,也是安全方面的硬标准。设计师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拥有了某一个软件的操作技能,你具备的并不是板式、构成、色彩、空间、明暗等能力。你做出来的作品不一定能换钱,设计在专业领域里,和软件有必然关联,但是能够左右设计水平的东西并不是软件。
这里所说的某些以技能为主的培训机构有一大批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追求极致分科教学的那些培训机构。这种培训机构几乎不开设审美、逻辑、哲学、设计文学相关的课程,这就导致了上文中的那种能快速找到工作,但是适应能力差,职业生涯短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以技能为主导,将软件作为学习目的。
设计师的培训市场应该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社会进步中,各种问题都是需要慢慢摸索实践的,任何问题不可能一开始就有成熟的解决办法,平面设计这个充满了高度定制化的行业更是如此。鄙人认为,平面设计师的培养不仅需要注重技能培养,更应该探寻支撑技术进步背后的逻辑与原理。因为有了成体系的设计知识和设计逻辑,加上正确的设计原理,技法自然就能够得到对应提升。毕竟这二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丰富理论。用一条腿走路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想要提升设计逻辑,成体系的学习设计知识,谈何容易,在商业高度繁荣的当下,市场对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之路势必存在另外的其他途径。再者,以技能提升为主的培训机构已经很难再度创新,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软件更多的是在固有逻辑基础上进行升级,而不是编写新的软件进行替代,即便是有新软件诞生,也是在某个领域或某个功能特别突出方面做文章,并且智能化的工具越来越多,很多操作只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很简单的官方教程就能学会。
那种以极端细化的分科教学方式生存的培训机构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萎缩,电子化与信息化集合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取代了很多的培训机构和职业设计师,尤其是之前提到过的素材供应商的繁荣景象,似乎就是为了取代职业设计师而诞生的。被社会淘汰和分流的设计师究竟如何才能重整旗鼓,突出重围,再创江湖雄风?
欲知后事如何,敬请期待下回分解!
漫谈平面设计史,第一回成都平面设计技校哪个好:探索艺术崎岖道路,追寻平面设计本源
平面设计漫谈,第二回成都平面设计技校哪个好:设计江湖风云突变,神兵利器相继问世
平面设计漫谈第三回:软件玩家招摇过市,传统地位少吉多凶?
平面设计漫谈第四回:武功秘籍遍地开花,素材大咖百家争鸣
平面设计漫谈第五回:设计江湖山头林立,教育机构抢人大战
平面设计漫谈第六回:改革春风一日千里,线上课程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