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馆数据
中国有句古话叫“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一个58年建制史的青白江来说,辖区内这6家百年学校倒是比县志史更长。
青白江除幼儿园及培训学校外,共有27所学校,其中24家公办、3家民办学校。共有小学11所,中学8所,混合制学校7所,特殊学校1所。其中成立时间最早的为大同小学,已经成立了124年,成立时间最短的为华美小学,刚成立3年。其中在清政府时期建立的学校共有5所,民国时期建立的有4所,新中国建立的有16所。
(八馆制图)
早在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也就是甲午战争那年,在原金堂县成立国立南阁书院。后更名为大同小学。这便是青白江至今还保留教学功能历史最久的学校。原址在大同镇华金大道附近,后由于改扩建要求,迁址到凤翔大道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旁的新址。而校龄最短的便是民办的华美小学。2015年才成立,在原攀成钢技校校址上改建而来。主要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青白江为解决产业发展,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办的学校。
(如今的大同小学,图片来自青白江教育局网站)
而青白江现存最悠久的教育机构是城厢镇的绣川书院,创建于北宋年间,最初的绣川书院不叫绣川,原址也不在大东街。迁址和更名发生在清康熙59年(1720年)由当时的金堂县令陈舜明下令,将书院从城厢西街迁到大东街,由于附近有绣川河流经,故更名为绣川书院。之后,绣川书院又在1751年、1761年、1805年分别由当时的金堂县令张南英、饶学曦、谢帷杰三次维修和增建。
(绣川书院,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书院分为四进:一二进为庭院,两侧有厢房成都金堂附近技校;三进为外讲堂成都金堂附近技校;四进为内讲堂。均为砖木建筑结构,青瓦屋面,花格门窗。整个建筑除局部墙壁改为砖砌外,基本保留着清代原有的结构和风貌。书院大门处刻着一副楹联:“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勉作通儒”,横批为“人文蔚起”。这对楹联,已静静地注目了古镇100多年。
(绣川书院楹联,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当年的绣川书院,是一所开放性的教育机构,它经常和位于成都文翁路著名的成都锦江书院互动。这两所书院有一个特点,都不限听众,不管是不是书院学生或是什么流派的,都可以去免费听课。
今天,绣川书院早已失去了它原先的办学功能,它也仅仅是作为昔日书院的遗址而存在着。
注:以上数据来源青白江区教育局网站、百度百科、各学校网站。
(八馆原创,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