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李佳雨 周洪攀 姚茂强
“我在这里生活了4年多,当时我们警卫连就在坡上,这是原来机关办公楼,那一排平房是科学家居住区。”游泽华穿梭在一群群游客中,走过旧建筑和香樟树,像老熟人一样介绍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这些树都是他们来时种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这么高了。”
成为康复医生的游泽华
游泽华是邓稼先最后一任警卫员,从1982年到1986年,他相伴邓稼先直到生命中最后一刻。2021年5月,游泽华再次回到这个改变他一生的地方,讲述了他跟随邓稼先最后那段时光。
在游泽华的记忆中,邓稼先去世前有3个遗憾:天安门广场前,邓稼先想看看50年后国家的发展四川幼师职业学校那好;江西五台山下,他挂念着能再来一次导弹基地四川幼师职业学校那好;在北京301医院病床上,他希望能再回到四川绵阳,看看同事们和自己工作的地方。
此外,游泽华也忘不了那次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谈话,正是因为那次谈话,他从警卫员转行成了一名康复科医生。
相遇
从担心“不好接触”到“像长辈”
九院院部办公楼
对游泽华来说,他和邓稼先的相遇是“一种缘分”。1982年2月17号,游泽华入伍不到两年,警卫团团长就选了包括游泽华在内的4个人,把他们亲自送到九院位于绵阳市梓潼县的秘密基地。
那时,九院院部机关从青海搬迁至绵阳梓潼已13年,在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的试爆后,科学家们肩上的重任依旧,他们需要完成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与定型、以及新一代武器研制攻关等国防科研内容。“通俗讲就是有了弹药还不行,我们还要有枪。” 游泽华说。
游泽华回忆,在他们去之前,是保卫部在负责科学家们的安全,但保卫部一般下了班之后,就各回各家,那时候科学家们因为很忙,又常常工作到很晚,导致有些紧急文件或者会议通知时,没人帮忙就不太方便,考虑到这种情况,游泽华他们就被派过来,一方面是为保护科学家们的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协助工作上的一些琐事,照顾科学家们的饮食起居。
游泽华曾居住的警卫房
“当时过来的时候,部队领导就跟我说了,这地方很神秘,我们也感到很神秘,完全不知道做什么的,也担心科学家不好接触,但见到邓老第一面就感觉相当亲切。” 游泽华回忆,刚见面时,邓稼先就和游泽华聊起了家常,第一句话问:“小战士,你们家是哪里的呀。”
游泽华是四川内江人,但因为工作的保密性质,九院的通讯地址当时在成都,家里人都以为他在成都当兵。
游泽华回忆,了解完一些家里情况后,邓稼先对他说:“你在这跟着我,日常生活工作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我这工作也很简单,就是收发一下文件,通知下同事开会就好。”游泽华自己也不会想到,这随后4年的相处中,不仅改变了他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还让他多了一个既是老师,又“像父亲”一样的长辈。
“两弹城”精英门(景区官网图)
现在,已成为一名父亲的游泽华,向孩子讲起那段经历,感到一种光荣。“我经常鼓励孩子要学习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现在都有孙子了,我还是会时常带他们过来,回忆下以前的日子。”游泽华说,他走进“两弹城”,仿佛回到了那段青春岁月。
相知
书堆里藏压缩饼干 加餐不麻烦厨师
游泽华在介绍邓稼先旧居
一路走到邓稼先旧居,游泽华看着身周的景物,陷入往日的回忆里。“以前那些科学家们都是住的这种平房,很简朴的,门前哪像现在这么宽,就是一条小道。” 游泽华双手比划出一人的宽度。
邓稼先旧居(景区官网图)
如今,邓稼先旧居仍是当年的红砖灰瓦,但门前已经扩建出一片小广场,广场上放着邓稼先的头像和入党誓词,不少前来参观的团队会在这重温入党誓词。在一片庄严的宣誓声中,游泽华走进了旧居里,回到了39年前。
刚进门,便是游泽华的房间。一张桌子、一个柜子、一部电话、一张单人床便是这里的全部物件,房间离邓稼先的卧室仅一墙之隔,每当隔壁传来贝多芬的交响乐,游泽华便知道,是邓老又在加班思考问题了。
邓稼先办公室
“邓稼先工作没有固定时间,经常在住处加班,累了就躺在床上,但也不会睡,就闭着眼睛听听交响乐,脑子里还是在想问题。” 游泽华说,“邓老的事情比较多,经常有需要临时召集开会的时候,他有两个地方办公,办公楼有个办公室,家里面也有个办公室,家里那个办公室邓老用的还多一些。”
邓稼先旧居卧室
走过窄道再一转弯,便是邓稼先的卧室。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几个大书柜,最显眼的则是一台唱片机,这是里面唯一的娱乐设备,里面的一张铁架床,是邓稼先妻子的嫁妆,因为常年见不到妻子,邓稼先离家后一直把这架床带在身边,从北京到青海再到四川。在邓稼先去世后,还这架床曾留给游泽华作为纪念,之后“两弹城”景区成立,游泽华又把床捐了出来,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到这里了解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
看着眼前的铁架床和书桌,游泽华想起,邓稼先很多时候都工作到半夜,一早还要赶去开会,游泽华有时候看了心疼,就想让邓稼先多休息一会儿,结果邓稼先往往是一手拿着茶杯,一手拿两块压缩饼干,边吃边走去开会,在路上还笑着“责怪”游泽华说:“你今天差点耽误我大事。”
“这就是邓老藏压缩饼干的地方。” 游泽华指着角落里两米多高的储藏室说,据了解,以前这里满满当当堆着邓稼先从北京王府井外文书店淘回来的书,这堆书里面经常放着一盒压缩饼干,大概4、5斤,除了早上来不及吃饭邓稼先会拿两块,晚上加班时加餐也会用上。
游泽华回忆,很多时候早上开会时,同事们看邓稼先拿着压缩饼干,都半责怪半笑说:“你看老邓又没吃饭。”邓稼先晚上加了班之后,游泽华想叫厨师加个餐,邓稼先却说:“这么晚了,你麻烦别人干什么?”
“他是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游泽华回忆,就连去北京开会期间,邓稼先也不爱用配备的专车和司机,都是挤公交车去王府井外文书店看书,然后又挤公交车去天安门广场散步。“和邓老挤了那么多次公交车,有一次我是非常难受的,那也是我和他最后一次挤公交车了。”回忆起这段经历,游泽华声音有些哽咽。
这次天安门广场之行,也成为邓稼先最广为人知的一个遗憾。
相离
“三个遗憾”和临终的话
“两弹”模型
1986年,邓稼先前往北京看病。游泽华回忆,做完第二次手术后的一个下午,邓稼先觉得身体好些了,就想出去走走。
“在单位门口,我让邓老先等会儿,我去喊司机,结果出来他就挤公交车走了,但我知道邓老是坐哪个车去哪了。” 游泽华说。
游泽华挤上另一辆公交车,到了王府井外文书店,邓稼先果然在那里看书。一直看到上午10点过,他们出去在小饭馆吃了个饭,邓稼先突然提议,到天安门走一走。“邓老对天安门广场有特殊的情怀,我和他去过很多次,包括他50年代从美国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的天安门广场,对他而言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游泽华说。
游泽华记得,那天天气很好,人很多,邓稼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坐了下来,看着游泽华问道:“小游,我今后还有时间来吗?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你来看看我吧,给我讲讲国家的变化。” 游泽华忙回答:“要是你身体好了我随时都陪你来。”邓稼先又说:“不用等到100周年,50周年的时候,你就来看看我吧。”在这段对话一周之后,邓稼先就因全身大出血去世。
游泽华回忆,还有次遗憾,是在1984年底。邓稼先在北京开完会之后,坐车前往山西的导弹基地,下车时已经有些走不动路了,本来基地司令想让他工作完后,去五台山轻松下,但到五台山后,邓稼先看着上山长长的楼梯,最后也没能登上去,他不甘心地问:“小游,我还有机会再来吗?” 游泽华回答:“您身体好了我再陪您来。”却没想到再没机会登上五台山。
邓稼先在去世前,也一直挂念着四川。游泽华想起,病床上的邓稼先曾多次给他说:“小游啊,你一定要给医生说,我想回四川看看,单位同事来的时候你也要告诉他们,让他们把好消息告诉我。”那时候,躺在病床上的邓稼先还在做总体规划设想,确定中国原子武器的后期发展方向。
“实际上在写那个东西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受了,他就坐在床上,垫着个小垫子,纸上都写满了,落款时候都有划有杠杠,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游泽华说。
“可惜这三大遗憾一个都没实现。”游泽华感慨道。
最后在北京治病的那段时间,游泽华从120多斤瘦到100多斤,邓稼先看到游泽华瘦成那样,也很心疼,游泽华回忆,那段时间邓稼先开始特别关心自己,每次有同时去看邓稼先,他都会嘱咐:“你们以后要把小游关照好。”
有一次,游泽华在给邓稼先按摩时,邓稼先突然开口问:“小游,你今后想干什么呢?” 游泽华回答:“我想学医,你是大科学家为人们做了那么多贡献,我学会之后我也可以帮助别人。”邓稼先点头回答:“那好。”
如今,当游泽华履行了当初成为医生的约定时,却也想起邓稼先去世前曾和妻子说的话,这一段坚定中参杂着遗憾的话,让当时在阳台的游泽华听得无比心痛。
游泽华记得,当时邓稼先把妻子叫到床边,握着妻子的手,说:“如果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