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绵阳职高,一则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区的消息沸腾全网。
这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区”深圳、成都、廊坊、长治、常州、金华、铜陵、三明、宜昌、西安高新区、诸城等。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涵盖东南西北中,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都有,很富有代表性和全面性,可见教育部是经过深思熟虑,一旦成功,就会很顺利地向全国推行。
虎眼搜索了一下,改革的重点内容大致分两个方面:
ONE.
普及高中教育,实现普、特、职分流
这12个城市有望实施“普及高中教育”的初步实验:
第一,将高中教育分为三类:普通高中+特色高中+职业高中。
第二,中专和技校转型为“职业高中”,增加高中教育课程。
第三,通过“中考”实施分流,学生根据成绩及兴趣爱好,分别流向普高、特高及职高,中考不再采取淘汰制,而是分流制。
第四,高中同时可能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实验。
以上四项,不但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极大减低了中小学孩子的学习压力绵阳职高;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娃娃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之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普高、特高和职高的分流,既保证了学生最基础的文化素质教育,又让学生选定最适合自己人生赛道,避免了千军万马过一独木桥,到头来学的东西要实际工作中用不上,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大好青春。
高中的分流,预示着普高、特高和职高同等重要,都能让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以后的高考,就是三种形式的高考:分别是普高参加普通高考,职高参加职教高考,特高则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作选择。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
去年,自推行逐步实现普职五五开后,不少家长就抱怨连天,都不看好职高。一是觉得读职高没前途,不是主流教育;二是在这之前,不少地方的职业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混日子”现象,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比普高差了一些。
针对这种现象,10月12日在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经明确要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这就表现:“职教高考”将会成为中国高考的主要选择之一。
为什么职业教育会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工业3.0”向“工业4.0”转型的关键阶段,急需培养“具备较高文化程度的高级技工”。
同时,将目前的技校全部转设为职高后,严禁技校给在校学生滥发高级技师证书,培养有真本事的技工和企业认可的高级蓝领。
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不再片面追求“空心化”的“学历教育”。动手能力,比空头理论更重要,实战经验、实用技术比刷题技术更重要。中国教育,更加注重务实、专业和特长,最终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个国家的教育达到这种地步,在世界文明史上创造更多的奇迹已是必然。
TWO.
缩短学制不会成为教育实验的目标
这只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方面,教育部之前申明我国目前不具备缩短学制的条件。
另一方面,上海目前的小学学制就是“五年制”,而不是全国普遍的“六年制”。上海已经进入了本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
再比如2021年4月9日,“合肥实验学校”就全国首次实施“学制改革班”,将小学的学制从6年制改成了4年制。


目前本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网传的学制改革实验方案是: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2年。

以上是网传的缩短学制,但官方称尚无依据!
有网友认为,15岁高中毕业,19岁大学毕业,22岁研究生毕业。家庭减少三年教育支出,孩子提前三年开始赚钱,这可以大幅减少家庭开支,减少家庭生二胎三胎的恐惧,利于延长人口红利。
但是,官方立即辟谣——

由此可见,目前全面缩短学制的可能性不大,6+3+3才是主流。大不了是在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案,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况且,上海的初中是四年,学制并未缩水。
正如有网友所说——
缩短学制,不应该是国家优先考虑的事。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让我国的义务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加要跟上我国科技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是在引领义务教育的共同发展,还是在强行拖着义务教育快速发展呢?这才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THERR.
绵阳能否抢占新型基础教育高地?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经验一旦成熟,全面推行后,对绵阳教育有什么影响?
一、绵阳的普高、特高和职高已经在并重发展,符合国家教育的大趋势。特别是博美实验高中的设立,填补了特色高中的空白,首吃螃蟹,有望获得先机。

绵阳第一所特色高中博美实验高中
二、职业教育提到了空前的发展地位,国家必然会陆续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民营资本没必要去都去挤普通高中的赛道。
投资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一个学校走出一批又一批为中国制造立下汗马功劳的人,那是无限的荣光。这也是顺应教育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的历史潮流。
三、普高、特高、职高并重发展,这二十年来,绵阳的普高教育走在了全省前面,如何尽快在特高、职高上率先发力,抢占全省的新型义务教育高地,这是应当尽早尽快谋划的问题。
但愿二三年后,到绵阳读特高和职高,也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毕竟,绵阳有强大的科技产业,能够支撑起职高的进一步发展;有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等高校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助力特高做大做强。
四、绵阳已经新办了一批高中,还有的新办高中已经走在了建设或开学的路上。
如果绵阳教育吃透了政策,主动作为,普、特、职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就会为绵阳教育赢得下一个二十年,就会进一步擦亮绵阳教育名城的金字招牌;
就会有更多的好高中,在绵阳的土地上,乘势成长起来,为绵 是赢得人口红利、经济建设红利;
如果慢了半拍或转不过身上,那么,现有的高中,就会真的进入大洗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