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小的可能不知道四川泸州化工学校怎样,在八九十年代,中专中师是非常吃香的,成绩优秀的初中生都会选择,特别是农村学生。当时中专中师包分配,出来就吃皇粮。相比大学,能提前几年工作,减轻父母负担,早点反哺家庭。泸州化专就是当时“中专”的佼佼者,收分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以一校的实力,衍生出了三所大学(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今天就来写写这段尘封的历史。

先简述一下泸州化专的办学史四川泸州化工学校怎样:
1953年1月,成都高级工业校、重庆高级工业校、内江化工校、五通桥化工校等相关专业合并,在泸州组建四川化学工业学校。
1953年12月,学校更名为泸州化工学校。
1957年-1962年,吉林化工校制糖专业、成都工业校部分专业、五通桥化工校部分专业、重庆合成材料学校、自贡化工专科校、成都化工校等相继并入

60年代泸州化专毕业照
1960年8月,教育部批准升格 泸州化工专科学校
1981年,泸州化工专科学校改建四川泸州化工学校
1978年、1980年、1994年、2000年等连续多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重点中专
2003年,建立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这是泸州化专发展出的第一所大学。

瓦窑坝校区校门
学校现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校址在泸州瓦窑坝,也就是50年代四川化学工业学院瓦窑坝的校区。学校占地面积600亩,在校学生8000人。

新校区效果图
按照泸州市的规划,学校将在一年左右,搬到第二医教园区,新校区占地面积90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米。
建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人才,中科院院士廖振鹏、原西南交大副校长范志平、原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朱家骅、原泸州老窖集团董事局主席谢明、原五粮液集团总经理、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刘中国、宜宾天原集团董事长罗云都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中科院院士廖振鹏,1955年毕业于泸州化工校
说完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现在来谈谈泸州化专是如何衍生出第二所大学的。
在泸州化专的简史中,大家能看到,这所学校的化工专业实力强大,融合了西南地区多所学校,所以到了60年,学校升级为泸州化工专科学校,开始发展高等教育(大专),但为什么到了1981年就戛然而止了四川泸州化工学校怎样?这里就要说说四川轻化工大学的一段陈年旧事了。
1965年上海化工学院在自贡设立西南分院,1979年,上海化院撤走了大部分的老师学生,这时该校缺乏专业教师,相关部门抽调泸州化专近100人的专业老师前往自贡,支援轻化工。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泸州化专的支援,当时的四川轻化工学院是很难继续办学的。

四川轻化工大学校门
从这个角度讲,泸州化专衍生出了四川轻化工大学,也是说的过去的,毕竟当时上海已经撤走了绝大部分的教职工,只留下了仪器和校舍,没有老师,办学就无法继续。(题外话一句,上海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在1979年更名为四川化工学院,幸好当时的成都科技大学没有计较,不然“四川化工学院”这个名字是断断用不了的。)
泸州化专衍生出的第三所大学,四川理工技师学院。
这所学校是1975年泸州化专附属的技工学校,90年代脱离泸州化专的管理,搬到成都温江,同时更名为四川化工技工学校。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技工校在2017年改名为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光看名字,似乎跟四川理工学院(现四川轻化工大学)有关系,实际上,这两所学校都有泸州化专的影子,在一定程度上,泸州化专是他们的源头之一

四川理工技师学院校门
不过很遗憾的是,四川轻化工大学的简介上没有记录这段历史,但是四川轻化工的老教师应该不会忘记,他们如何拖家带口,从泸州瓦窑坝来到自贡黄岭坡。
泸州化专衍生出的这三所大学,虽然在各方面仍有密切的合作,但是作为泸州人,总归是有一点遗憾的。100名专业老师的抽调,对于泸州化专是致命的,缺乏了优秀的专业老师,学校只能暂时放弃大专,重新转回中等教育。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100人专业老师的调走,恐怕泸州化专在80年代就能进入本科教育,升级四川理工类大学是完全可能的。
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