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职学校

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联系方式)

他,从业20余载,把坚韧融入轧钢事业,将自己锻造成一名“工艺尖兵”,收获内江市“优秀甜城工匠”、内江市“十大优秀技师”等称号;他,从业20余载,将青春奉献给川威…

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联系方式)

他,从业20余载,把坚韧融入轧钢事业,将自己锻造成一名“工艺尖兵”,收获内江市“优秀甜城工匠”、内江市“十大优秀技师”等称号;

他,从业20余载,将青春奉献给川威,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不懈创新,不断突破技术难关,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他,从业20余载,始终扎根车间,用辛勤和汗水为企业发展培育后备力量……

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联系方式)

他,是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轧钢厂小棒车间主任罗刚——

“既然来了,就要扎根川威、建设川威、奉献川威!”

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联系方式)

6月2日,在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轧钢厂车间内,机械轰鸣,滚烫的钢条飞驰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记者见到罗刚时,他正在车间内用标尺细致地对红钢进行精度测量,确保每支成品的直径都在误差范围内。

“直径12毫米的钢条误差必须控制在0.4毫米以内,否则就不符合出厂要求。”罗刚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出厂钢材的质量,测量精度是必要的工序,即便现在他已经处在管理岗位上,但他每天还是会习惯性地到他熟悉的车间里看看,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轧机及导卫装配是否符合标准、生产出来的钢材是否合格。

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联系方式)

“毕竟干了20多年了,哪能说放下就放下呢?何况现在车间还需要我。”轧钢事业,早已成为罗刚生命中的一部分。

1997年,罗刚从内江市工业技工学校(现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轧钢专业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川威集团从事轧钢工作,时年24岁的他在当时轧钢厂前辈的影响下,将一腔抱负投入到轧钢事业中。

当时的川威集团,轧钢厂设备落后,采用横列式轧机,钢坯采用煤炭加热,钢坯的递送、翻面等都需要人工,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危险系数高。

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联系方式)

“那时候一千多摄氏度的红钢就摆在面前,需要人工翻面,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工作一整天下来,不仅裤子衣服被烤焦,脸也会被煤炭熏黑。即便条件艰苦,但罗刚还是坚持了下来。

如今,轧钢厂经过多次技术革新,从钢坯到成品产出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燃料也从煤炭变成了高炉煤气,资源利用率、轧钢效率、轧钢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

据了解,当时轧钢六车间一个月的产量在1800吨左右,而如今一个班组8个小时就能完成。

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联系方式)

轧钢厂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作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罗刚介绍,以前川威只是一个单独的钢铁厂,周围都是荒山,绿化以及配套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现在,通过产业链条向第三产业的延伸,工人闲暇之余有多种娱乐休闲选择,并且由于不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实现自动化生产,厂区内植被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工人再也不用“灰头土脸”地进出车间,工作更舒心、更有干劲。

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联系方式)

“看到川威各方面都在不断变好,就说明我们川威人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罗刚笑着说。

“选择了这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

从1997年到川威从事轧钢工作到现在,罗刚在轧钢厂已经度过23个年头,从一名普通的轧钢工人成长为小棒车间主任。

“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脚踏实地。”这是罗刚一直坚持的原则。

12下一页全文阅读

来源:内江新闻网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重点公办职业学校-铁路|高铁|航空|计算机|护理-重点职高学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xtd.com/post/11036.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993829047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